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。2008年6月,元宵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為讓非遺“活”起來,延續傳統節日文化,營造喜慶節日氛圍,讓市民朋友體驗博物館里的“中國年”,2月15日(正月十五),安康博物館舉辦了“扎花燈、滾湯圓——傳統手工DIY活動”,15組家庭參與其中。

今年是虎年,安康博物館為小朋友們精心準備了新年萌萌虎頭帽,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“虎虎生威”!

在家長們的輔助下孩子們學會并完成了“虎燈”的制作,一個個小小的虎燈“點亮”,親情的暖流在每一個人心間流動。

“賣湯圓,賣湯圓,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,一碗湯圓是滿又滿……”孩子們了解元宵節的起源和相關習俗,大家一起滾湯圓、煮湯圓、品湯圓,體會了屬于元宵節的那份團圓和幸福。

此次活動,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,讓觀眾更有參與感和獲得感,不僅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,也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,也為今年“博物館里過大年”活動劃上圓滿的句號,同時受到漢唐網、安康電視臺、學習強國安康學習平臺等媒體的廣泛宣傳和報道。新的一年,安康博物館將繼續開展系列社會教育活動,以更有趣、更接地氣的方式,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