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9日,由安康博物館和安康達德書院聯合舉辦的文博講壇(第九期)在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報告廳如期開講,西北大學陜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樹彬作了題為《中國現代文學流變漫談》講座,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學愛好者及游客共計100余人聆聽了本次講座。
安樹彬將中國現代文學分為對現代性的追求(1895年——1927年)和通往革命之路(1927年——1949年)兩個階段,從晚清康有為、梁啟超等倡導學習西方文化的先驅,到以陳獨秀、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現代新文學,再到五卅運動后文學與革命的有機結合,安樹彬認為中國現代文學從道德的觀點把中國看作是“一個受精神疾病座困擾的國家”;反傳統的立場更多地源于中國社會政治條件,而較少地出于精神上或藝術上的追求;反映出對社會政治痛苦的極其強烈意識,但批判眼光及其主觀。
最后,安樹彬老師向大家推薦了《劍橋中國晚清史》等相關著作,鼓勵大家熱愛文學、熱愛閱讀,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,勇敢面對抉擇與挑戰。